Kaiyun(开云中国)-官方网站

开云网站:刘海一:数据基础与智能应用促进医院能力提升-Kaiyun官方网

开云网站:刘海一:数据基础与智能应用促进医院能力提升

  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医院智慧管理评级标准,至此,智慧医院的“三驾马车”集结完毕。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评级标准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测评促进医院能力提升。

  针对医院能力提升,清华大学开云网站精准医学研究院顾问刘海一在2021 CHINC分论坛——“基于数据驱动的智慧医院建设”论坛上发表演讲,题为《数据基础与智能应用促进医院能力提升》。现根据录音将其演讲内容整理成文。

开云网站:刘海一:数据基础与智能应用促进医院能力提升(图1)

  大家对医院都有很高的期望,比如希望医疗服务更加安全、质量更高、收治更多患者、成本更低。那么医院怎样才能满足这些期望呢?那就要想办法提升自身的能力。

  医院需要从三个方面提升能力与水平:一是医疗能力,提升医疗的安全、质量和效率,要避免事故、减少差错、诊断准确、治疗合理、效率更高;二是患者服务能力,要方便、快捷、信息及时,实现高效的信息沟通、医疗资源充分利用,提供比较人性化的服务;三是医院管理能力,规范流程、提升效益,实现人财物闭环管理。

  如何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呢?通过高效的信息传递,可以解决以下4个问题:(1)信息系统采集与共享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数据;(2)及时为医务人员提供所需要的数据;(3)充分利用数据为医疗、患者服务、医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高效的信息共享可大幅提升医院综合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医疗的过程比较复杂,包括门诊预约、住院登记、各种检验检查、医嘱下达、医嘱执行、手术、药房、收费等很多内容,每个环节都需要信息系统,每个信息系统都能采集数据。有了这些数据之后,医院就有条件提升医疗质量。

  首先,实现医务人员能力提升,医生既可以充分掌握患者信息,又能积累临床经验。

  其次,帮助医务人员避免差错、提升质量与效率。将多科室数据及时传递与汇总给有需要的医务人员,方便查询相关知识与信息,并及时发出警告与提示。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和共享数据,能为各医疗环节提供智能化支持。

  电子医疗记录数据整合为CDR,可为医疗提供服务,包括:患者基本信息、重大疾病记录、医嘱、检查报告、检验结果、手术治疗记录等。这些数据对于提升医疗质量是非常关键的。

  国家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把整个医疗流程的系统抽象成39个项目,对39个项目进行考查。实际上,这些系统也是数据采集的来源,只有采集到这些数据,才能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

  有了数据之后,如何让这些数据发挥作用?一定要通过信息系统,采用智能化的方式让它落地,否则就悬在空中,发挥不了作用。下面举例说明,智能化如何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

  各类医嘱下达时的合理性检查。下达医嘱时能够参考药品、检查、检验、药物过敏、诊断、性别等相关内容知识库,进行自动检查,对于不符合规范、不合理医嘱给出提示。

  医嘱模板使治疗更加规范。临床路径是最常用的医嘱模板,规范化医疗流程可以提升诊断治疗的总体质量。

  及时的信息查询提升工作效率。根据医嘱内容筛选出恰当的内容,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查询。

  不同级别的智能检查与提示,根据管理要求检查病历内容,电子病历6级要求智能化管控;

  包括:检验申请合理性检查、检验标本合格性判断、检验结果自动分析与提示等。

  患者服务能力提升的基本目标是扩大患者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效能与方便程度,减少医院的服务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充分利用。

  信息系统在患者服务中发挥的作用通常有三类:一是智能逻辑处理,代替人工,7×24小时不停歇,全球服务无院墙;二是移动服务系统,比如浙江省提出的“最多跑一次”;三是智能化服务,智能诊疗安排,医疗过程合理高效。

  患者的门诊就医流程包括:预约、挂号、缴费、候诊、就诊、检查、治疗、检验、缴费、取药等环节,其中只有就诊、检查、治疗、检验这四个环节是必须在院内进行的,其他环节都可以在院外或网上完成。

  患者服务系统支持各类数据的获取,提供院内、互联网环境下采集数据的软件,提供移动的患者服务支持,实现患者服务与医疗系统信息的共享。

  患者服务数据支撑诊前、诊中、诊后的各项服务功能,为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帮助。如:就诊、检查、治疗等资源安排与预约服务,与医疗活动相关联的患者引导数据,医疗服务过程数据支持的即时告知服务,医疗费用结算数据的处理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智慧服务评级标准包括17个项目,涵盖诊前、诊中、诊后、全程、基础与安全。分为5个等级:0级是纯人工服务;1级是窗口计算机辅助服务;2级是院内联网窗口增多;3级是内外联网一站服务;4级是内外全程互通智能支持;5级是区域内多个医疗机构的协同医疗健康管理。

  在预约挂号、患者引导、患者管理等方面,智能化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比如院内导航,智能型导航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就诊信息规划路线,假如患者要去做CT检查,导航系统就能自动获得这一信息,直接为患者设定到CT室的路线,并告知患者CT室的排队等候人数。再如手术室门口的大屏幕,可实时显示手术动态,让家属安心。

  在患者管理方面,患者出院后仍需医院关注,比如:产后随访、术后随访等,可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所有这些贴心的服务都可以让患者有更好的就医感受。

  今年3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医开云网站院智慧管理的分级标准,专门针对医院管理提出了一些要求,包括10个角色、33个项目。提升医院管理能力的基本目标包括:及时准确掌握信息,控制医疗质量;实现运营流程数据闭环,人财物精细化管理,提升效率与效益;实现智能化运营与保障服务,全方位保障监测与成本控制。

  管理信息系统可在如下方面发挥作用:(1)协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医院运行细节信息;(2)人财物信息衔接一致,投入产出信息闭环管理;(3)规范流程,智能调度资源,降低库存,提高资金流转效率。

  医院运营与人财物管理系统是个闭环模型,是医疗服务、医疗收入和资源投入的循环。在这一循环过程中,所获取的数据是非常关键的,包括各个部门的数据获取、人财物业务流程的数据共享、收入与成本的数据处理、绩效数据分析、管理业务流程规范控制等。

  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医院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绝对不是喊口号,一定要有数据支撑。

  医院的资金和资产是相互转换的闭环管理,比如:购买药品和材料,医院的资金就会减少,资产会增加;再如:给患者开药,医院的药品减少了,医疗收入增加了。这涉及到多部门的信息共享,包括资金、物资、医疗消耗、医疗收入等。利用信息系统可实现精细化管理,让这一循环更精准,管控更严格。

  每个医院的库存都会占用很多资金,通过信息化手段可减少库存占有率。系统能自动监测库存,及时完成入库和采购,把库存占用的资金降到最低。智能化库存管理可提高效率,降低库存。

  医院有很多物品是循环使用的,比如手术包、器械、衣服、被子等,信息系统可以在循环管理的过程中把成本计算出来,这样就能更加精细化地管理好物资。

  信息系统协同工作能够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能力。医疗、服务和管理是不能分开的,三个体系之间需要共享信息,系统之间是互相支持和关联的,哪一个系统独立出来都无法实现闭环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三是应用,智慧医院评价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看信息系统应用得好不好,需要全员参与,要用恰当的Kaiyun官方入口评价方法高效推动智慧医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