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开云中国)-官方网站

Kaiyun中国:新一轮“去产能”:成因、方案和给普通人的建议-Kaiyun官方网

Kaiyun中国:新一轮“去产能”:成因、方案和给普通人的建议

  “近几年‘内卷式’竞争的出现,并非是企业、雇员变得‘急功近利’所致,其背后有深刻的宏观经济背景,受经济周期变化、体制机制问题和技术发展规律综合影响。”

  汽车行业在这轮行动中最出圈,轰轰烈烈的60天账期革命备受关注,与此同时,近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又向各大汽车生产厂家提出缩短返利兑现账期、简化返利政策、取消复杂限制条件等呼吁,打响了“反内卷”第二枪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新能源一家头部企业近期在多家工厂取消夜班、将部分产线,并推迟新增产线计划。

  还有“二师兄”。近期,多家头部猪企接相关部门要求,去产能、二育调控、头部企业带头稳价格,集团场暂停能繁母猪扩产,出栏体重也需要控制在120公斤左右。

  光伏行业在主动踩刹车。自7月起,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计划集体减产30%,预计供应量将由此前的约64GW降至约45GW。

  水泥行业则在展开自查。中国水泥协会发布文件,要求各会员企业对照备案产能与实际产能差异,依法依规按备案日产能和年产能组织生产。

  早在3月,全国超1800家门店的连锁零食品牌爱零食创始人发布视频,呼吁友商不要再打价格战,一起提高门店毛利率;

  工程涂料、防水材料行业也在涨价,东方雨虹、科顺股份等上市企业先后宣布,包括防水涂料、美缝剂、瓷砖胶、卷材类等多个核心品类普遍涨价1%—13%;

  包装纸行业同样迎来新一轮涨价潮。玖龙、理文、山鹰等头部企业密集发布调价通知,涉及瓦楞纸、牛卡纸、再生纸等多个品类,部分纸种短期内面临连续两次价格上调;

  7月的第一天,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宏观的指挥棒为这场如火如荼的反内卷交响曲重申了基调: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前半句自去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以来,大伙儿对此并不陌生,而后半句则唤起了更久远的记忆。

  “去产能”并不是一件新鲜事,过去二十多年来,几乎每隔十年就会在重点行业推进,背后逻辑始终是防止无序扩张、避免恶性竞争、倒逼产业升级。

  2000年前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钢铁、水泥、船舶等传统重工业迅速膨胀。很快,问题也同步浮现——大量小厂陷入亏损,价格战愈演愈烈,传统重工业成为环境污染的重灾区。

  2005年,我国开启去产能第一阶段,相关部门频繁出台针对重点行业的“堵增量”政策,如国务院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等文件,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新增产能”。

  随后几年,有关部门多次“砍存量”,发布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直到2010年,全国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炼铁4100万吨、炼钢1186万吨、焦炭2533万吨……

  到了2015年,国家积极推动行业兼并重组。以钢铁行业为例,原宝钢集团和原武钢集团联合重组成立宝武集团,随后接连收购马钢、太原钢铁、重庆钢铁等多家企业。

  不难发现,历史上的去产能,大多集中在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传统重工业,基本方法是限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

  不仅是钢铁、水泥等老面孔,连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也加入了控产能大军,反内卷已经从“传统赛道”扩散到了“新兴领域”。

  例如,头部车企主动取消夜班、爱零食创始人呼吁友商不要再打价格战,都是企业在主动谋求更良性的竞争环境,市场经济在发挥调节作用。

  此次,中央明确提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对原本只专注内销、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冲击较大,但也有助于推动市场向更高质量的产品迈进。

  面对这样一场改革风暴,企业该如何布局?行业该如何应对?普通人又会受到什么影响?

  近几年“内卷式”竞争的出现,并非是企业、雇员变得“急功近利”所致,并非是个体行为突变所致,其背后有深刻的宏观经济背景,受经济周期变化、体制机制问题和技术发展规律综合影响。

  ◎第一,经济周期层面,短期看,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国外需求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以及部分行业的供需错配导致“内卷式”竞争出现。

  ◎ 第二,制度和政策层面,短期政绩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出于“政绩宣示”等动机,以税收优惠等差异化政策开展招商引资的“逐底竞争”,扭曲行业进入成本。加之地方保护主义与破产重整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产业出清速度,使得供需矛盾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自发调节。

  ◎第三,技术发展层面,技术创新跳跃式发展规律,天然导致结构性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尤其突出。技术创新过程往往具有不连续性和间断性,主导技术产生之前,往往存在不确定的多种技术路线,企业为了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冲击,会“多线押注”,增加投资扩展产能。

  ▶▷一是观察产能利用情况,产能利用率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说明出现了产能闲置、供需失衡的问题,可能行业内正面临较严重的“内卷式”竞争。

  ▶▷二是观察毛利率和销售费用率的综合情况。行业毛利率趋势性下行,同时销售费用率上行,则说明该行业存在“内卷式”竞争。

  ◎第一,短期内加强逆周期调节扩大内需,长期内推动“国资-财政-社保”联动改革,加大国资上缴财政并专项用于建设社保体系。

  短期内,可以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围至“出口转内销”产品和服务消费,通过适当的财政补贴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并加大对二孩以上家庭、失业青年群体以及城乡居民领取养老金等特定群体的补助。

  长期来看,则需进一步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同时推动“国资-财政-社保”联动改革,大幅提高国资上缴财政比重,专项用于社保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至低保水平。

  具体来说,需要转变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并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规则,规范市场行为,形成广泛共识,遏制恶性竞争。

  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差异化竞争,找准自我定位,增强核心优势,开辟新赛道,进入高水平竞争状态。

  ◎第三,根据不同行业技术发展规律,分类施策进行供给侧引导,并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

  ◎第一,强投资政策下,一旦市场需求不足,如出口下降、内需不足,很容易出现产能过剩。

  ◎第二,钢铁、煤炭等上游原材料领域,市场竞争不充分,受政策影响大,价格机制调节不足,容易出现供需失衡的问题。

  ◎第三,近些年,房地产行业治理、压降地方债等举措,导致房地产和传统基建的投资需求萎缩,直接引发相关行业如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

  ◎第四,受之前产业政策刺激和世界石油危机时期高收益驱动,光伏等产业大规模投资,盲目投资带来高库存风险。

  真正去库存、少浪费、提高配置效率应该在于降低部分行业的准入门槛,提高竞争活动,减少干预,让市场价格去调节供给与需求。我们几乎看不到早餐店产能过剩、库存高企,因为这个市场竞争足够充分,价格机制足够有效率。

  产能过剩只在两种情况下泛滥,一种是极致计划经济行政鼓励,另一种是极致市场经济的产业金融化,我们主要克服前一种,提防后一种。

  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之外,还有社会保障带来的低消费问题,以至于传统的餐饮、农业生产、工业必需品都存在一定过剩,叠加外部关税等全球地缘政治影响,放大了我们自身的问题。

  本质上,反内卷最重要的是防止过度干扰产业发展,也是下大力度克服通缩螺旋带来的恶性竞争,更是为了给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创造好的环境,现在行动比较及时,但需要治标治本。

  未来,我认为应当激发市场经济竞争机制,推动银行市场化改革,减少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同时,应该先让过度补贴和过度监管有序退出,避免过多政策干扰,这个是一切的关键。激发产能再控产能是一个怪圈,关键是要激活需求和市场联动机制。

  历史上,曾有多轮“淘汰落后产能”的行动,现在,我们又身处“去产能+出口转内销”的周期了。

  从历史上历次“去产能”的经验看,政府将主导这个过程。比如减少政府补贴,引导银行设置贷款门槛;政府牵头,让龙头企业收购兼并腰部或者尾部的企业;对于技术差、污染强的企业,可以直接要求退出。

  中国历史上,在钢铁、煤炭、电解铝等行业的去产能过程中,实施过配额分配、指标交Kaiyun官方中国易、产能置换等机制,这一轮去产能当中不排除也使用类似的办法。

  但整体来讲,加强监管,让市场自行消化落后产能可能更好。比如在新能源车行业中,政府只管供货商的账期、是否对4S店压指标、是否有骗补贴的行为,然后考核国资投资新能源车的效益,就可以了。

  ▶▷第一,如果你身处产能过剩行业,要有所布局了。要么通过自我提升、人脉积累,跻身到该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去,要么早点转行,奔赴朝阳产业。

  ▶▷第二,如果你是投资者,要注意“去产能”的一般规律。当手术刀落下前夕,或者刚落下的时候,全行业的股票可能都会跌;当手术接近完成的时候,行业景气度会好转,出现投资机会。历史上每次煤炭去产能后,留下的头部企业股价都会翻倍。所以,踩准节奏能在“去产能”中挣钱。

  ▶▷第三,跟落后产能相反的朝阳行业,比如半导体、人工智能等行业,虽然当前泡沫不小,但还能维持一段时间,其中不少企业有较大套利机会。

  “反内卷”极有可能成为“十五五”规划期的重要主线之一,以便更好地与“做强国内大循环”进行衔接。

  当前“反内卷”更多是依靠行业自律机制,但进展可能相对偏缓。早在今年3月发改委主任便提出“将分行业出台化解重点产业结构矛盾的具体方案”。

  我们预计在7月政治局会议对政策定调之后,或将由发改委为首,以“部委牵头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方式,深度治理行业“内卷”。

  如2016年起,中央采取行政化手段,明确对钢铁、煤炭等行业提出压减产能的具体目标。如果是以环保手段和市场化机制引导产能“出清”,也会提出“控产量”或是提高能耗标准等量化目标。事后来看,以煤炭开采、有色加工为代表的领域,在“部委牵头”后均取得了良好的产能去化效果。

  1.《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计划集体减产30% 行业有望迎来供需改善》,财联社,2025.7.1

  2.《知情人士:多家头部猪企接相关通知 暂停能繁母猪扩产、调控二次育肥》,财联社,2025.5.30

  3.《官宣涨价4%,几小时后又删了!超千店巨头创始人呼吁:友商不要再“价格战”,一起提升定价》,每日经济新闻,2025.3.13

  4.《东方雨虹、科顺股份先后上调产品价格》,证券日报,2025.7.27

  5.《纸业巨头集体提价 玖龙、理文、山鹰宣布5月中旬连涨两次》,纸业网,2025.5.15

  6.《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去产能政策建议》,经济预测部,2016.12.23

  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2010.4.6

  8.《2010年全国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新华网,2011.11.16

  9.《化解水泥行业过剩困局——对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人民日报,2016.2.16

  10.《钢铁政策谨防地方玩魔术:产能置换变产能扩张?》,经济观察报,2018.1.6

  最近看到最多的新闻是反内卷,喊的最厉害的是汽车行业。其实,我认为没有什么可反的,自古以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汽车降价是内卷吗?是他的价值并没有和价格相匹配,之所以所以降价了,是因为那车他原本就值降价后的那个钱而已。本国农产品卖不出去,却想办法进口,是卷吗?想想看,做生意,偶尔降价甩卖是正常的,但是自古以来应该没有哪有老板一直不停的亏本做买卖吧,难道是老板在做慈善吗?老板不傻,他降价也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几乎不可能亏本去做,最多就是挣得少点。如同打工,没有人愿意不领工钱打工干活吧,因为根本不划算,但凡有人愿意拿着薪水去干活,那是因为这个薪水在别人看起来低的可怜,对他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就干了。要反,就反那些落后产能,反那些没有办法确保劳动者权益的,让人们让广大劳动人民真真切切体验到幸福感,对生活有感

  去产能就意味着减少劳动岗位,就业情况会很难,每年还有一千多万大学生。最后还是要普通人去解决问题,苦一苦又苦一苦。